登录到您的帐户
找回密码
注册您的帐户
首页 > 时代旋律
星火不灭处,再寻白求恩
发布时间:2025/09/22 来源:吉林大学

“一个外国人,毫无利己的动机,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,这是什么精神?” 

带着这样的设问,重走白求恩路,向历史深处追寻精神之源已成为吉大医学人孜孜不懈的追求。9月18-20日,吉林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赵国庆率队赴河北唐县开展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重走白求恩路”主题教育。

选在这一时间结点,意义深刻。86年前,即1939年9月18日,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在牛眼沟成立,为了纪念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,后改名为白求恩学校,命名大会在葛公村召开。如今,走进这里,面对建校之初的教室、解剖室、换药室、手术室,感受白医学子在战火中跟随白求恩精进医术的场景,何其不是“四间陋室屋,半壁石砌墙。白校无大厦,丰碑高万丈!”

 

穿过石子小路,攀上陡立的台阶,在老白校旧址的最上面是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纪念馆,这里承载着吉大医学人特殊的情感。院子里那棵梨树枝繁叶茂,它一直是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王晓荣心心念念的牵挂;当吉大一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魏宇航轻轻擦拭着纪念馆里的展品,建馆时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:“每个牌子都是我们一锤一凿钉上去的”。如今,牛眼沟、葛公村、白银坨等地已是吉大医学生每年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“打卡地”和“必修课堂”。带领学生来过多少次,王晓荣、魏宇航她们已记不清,但这些印记过吉大名字、见证过学校成长历史的地方,于她们而言,却在每一次重走白求恩路中愈加深刻。

 白求恩、柯棣华墓前肃立默哀,旧址中驻足沉思,纪念馆里凝神聆听。“再一次踏上这片历史之‘红’与根脉之‘白’相互交织的热土,更加坚定了在历史回望中筑牢信仰之基,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接受精神洗礼。”这是此行大家共同的心声。

 白求恩精神,跨越时空,熠熠生辉。活动中,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、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、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举行“同根同源”座谈交流会。座谈会上,赵国庆回顾了三所兄弟院校的历史渊源。他说,三所院校有着“医”脉相承的特殊血缘之亲,作为老白校的长子,吉林大学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传承和弘扬白求恩精神的重任,加强三所院校的合作发展,让晋察冀这片英雄的土地、白求恩精神的摇篮,成为医学人的朝圣之地。他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学习和弘扬白求恩精神,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医学人才、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做出贡献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 吉林大学党建联络员(一级岗位)李洪明,医学各学院及附属医院党政主要负责人、主管学生工作、思政工作负责人,医学部机关党员代表,医学校友代表参加活动。

来源:吉林大学官网

文字 | 刘   飒

图片 | 徐立华

排版 | 曲   婧

编校 | 依   过

审核 | 刘斯伟

热度排行
热点视频
热门推荐